離婚時婚后父母出資所購房屋分割規則
發布日期:2022-12-16 作者:張穎律師
司法實踐中經常發生的情形是,父母為子女婚后購買房屋支付了部分價款(往往是首付款),以子女名義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并將該房屋所有權登記在一方子女或雙方子女名下。這種情況下,根據上述規定,若雙方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應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款規定的原則將該出資的首付款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相應地,婚后以子女一方或雙方名義簽訂的不動產買賣合同并以該出資作為首付款所購買的不動產,不管登記在子女一方還是雙方名下,都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通常情況下,在當事人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父母為當事人雙方購置房屋的出資,除父母明確表示該出資是贈與自己子女購置房屋款項的情況之外,根據法定夫妻共同財產制的原則規定,都應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人民法院在對當事人結婚后的財產所有權歸屬認定處理時,首先要適用法定的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制原則,即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或妻一方或雙方所得財產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其次再依照除外情形來認定是否為夫或妻一方所有。這也是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所得財產的一般處理原則。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
相關法律問題
發布咨詢
相關文章
相關法律知識
最新文章
- 法院如何審查遺囑的形式?
- 離婚,如何證明夫妻已經分居2年?
- 公司悄悄注銷,剩下的債務誰來負責?
- 關于欠付工程款的數額,應如何分配舉證證明責任
- 工程抵賬房可否排除強制執行?
- 保證人去世,繼承人是否應承擔還款責任?
-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仲裁協議司法審查 若干問題答疑
- 關于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擅自使用法律后果
- 出借人的資金是從銀行貸款取得,借款有效嗎
- 法院在庭審辯論結束后又接受原告補充的證據,違反程序不?
- 父母去世后,其宅基地和自建房的補償款并非都按遺產分配
- 建設工程中勞務分包,工程分包、工程轉包的認定
- 全面覆蓋原則判侵權
- 如何最大限度的獲得人身損害賠償
- 未屆出資期限,股東對公司債務無須承擔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