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如何正確裁員?
三年疫情,全球經濟備受打擊。各互聯網大廠、房地產企業裁員的消息不斷被報道。最近廣州疫情嚴重,海珠區大部分區域目前仍在管控中,封控管理、居家辦公、嚴禁堂食等防疫措施在有效避免疫情加速擴散的同時,也為一些企業帶來巨大的生存挑戰。盡管沒人愿意,但裁員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合法合規的裁員,讓員工能夠比較滿意的離開公司,以兼顧企業和員工的利益。
疫情之下,經濟性裁員真的可行嗎?企業應該如何正確裁員?下面我們為大家具體分析,希望對正在裁員或計劃裁員的企業有所幫助和啟發。
一、什么情況下可以經濟性裁員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大量裁員的,用人單位根據法定程序,可以裁減人員:
1、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2、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3、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4、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二、經濟性裁員的程序
即使符合上述條件,企業要裁員也要注重操作程序,否則很有可能被認定為違法解除。裁員程序一般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裁減人數標準:一次性裁減人員為20人以上或者一次性裁減人員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
第二、裁減程序:根據《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的規定,單位裁減人員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1、用人單位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最好形成書面會議記錄和決議。
2、聽取員工的意見后,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將員工意見、公司裁員方案向當地勞動部門進行匯報,并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
3、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落實裁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簽訂相關法律文件,對員工進行補償。
三、企業可以任意裁員嗎?
符合情況的企業可以任意裁員嗎?答案是否定的。企業在采取經濟性裁員時,有些人員應當優先留用,不得隨意辭退,還有些人員直接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具體如下:
(一) 應當優先留用,不得隨意辭退的人員
1、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2、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3、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二)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其勞動合同的人員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4、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5、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
另外,疫情期間,因被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需合理治療或醫學觀察的,以及因政府實施疫情防控隔離措施等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員工,企業不得以此為由對其采取經濟性裁員。
四、經濟性裁員的風險和應對措施
經濟性裁員可能涉及較多人員,容易引發群體性糾紛,再加上有些企業對法律法規不了解或理解不準確,導致裁員方案出現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最終被裁減人員追訴相關權益。
因此,為了確保裁員工作平穩有序進行,建議企業裁員時至少做好以下兩點:
1、制定好裁員方案。企業的裁員方案不應只是補償方案,而應是整體方案,需要全面考慮,包括裁員的合規性、崗位的去留、公司預算、員工補償等等。如有必要,企業可邀請專業法律人員參與裁員方案制定,確保裁員方案合法合規。
2、提前做好裁員的解釋工作。對于在裁員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糾紛,應盡量通過協商、調解的方式處理,爭取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解決,必要的時候應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會等機構報告,并尋求指導和幫助。
- 疫情期間已復工企業突然通知全員放假,后私下通知部分人員正常上班, 13個回答
20
- 疫情期間基本生活工資發放。被企業裁員 3個回答
20
- 我想問一下,在今年這疫情的情況下,單位或企業可不可以裁員?國 2個回答
0
- 如何查企業裁員是否勞動局備案,另外企業的經濟補償方案為定方案,懷 0個回答
0
- 我在某企業工作,當時企業以一分利為說,我存了兩萬元,現在企業資金 6個回答
0
-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安置員工
- 受疫情影響導致企業不能依法及時與勞動者訂立或者續訂書面勞動合同時,應如何處理?受
- 疫情期間企業如何履行集體合同報送程序?因受疫情影響,企業集體合同到期后無法及時履
- 企業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需要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如何處理?
- 企業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嚴重困難確需裁員的,應如何履行裁員程序、依法有序裁員?
- 疫情期間,企業受政府緊急措施影響而停工停產的,應如何計算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職
- 疫情期間,學校、幼兒園延遲開學,應如何解決企業職工復工后未成年子女無人看護的問題
- 受疫情影響,企業可否直接裁員?
- 特許經營企業利用明星宣傳欺騙加盟商,如何正確維權追回加盟費?
- 企業如何應對疫情后的“大違約時代”